这些正确提问姿势,让你绝不错失任何一个出单机会

时间:2022 / 06 / 24

@丹牛: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些言论,“快速报价就好,不要问客户,因为你会把客户问跑”。


这种说法其实是有偏差的,除非客户的类型是“内在价值采购者”


所谓内在价值采购者,就是客户认为最大的价值来自于产品本身。


这种采购类型在标准化、同质化的行业最为普遍,举个简单的例子:


假设我去买一辆宝马车,最大的价值就是来自于宝马车的这个产品,至于4S店怎么样,销售人员怎么样,无所谓。


作为一名用户,我对于车的理解可能比销售还要熟悉,因此销售请不要给我讲一大堆我原本就已经知道的产品信息,也不要装模作样地说要去找经理申请最好的价格;


请直接告诉我最低的价格是多少,最快什么时候能交货。


对应这种类型的采购者,最能够给他创造价值的是交易型供应商,而且这种价值主要来源于更低的成本,更快的速度,更好的交易体验。


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零售商超的买手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,往往不需要销售干什么事情,只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报价以及回答他们的问题就好;


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内在价值采购者,买你还是买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。


但毕竟世界那么大,内在价值采购者仅仅代表了某几个领域或行业而已。


对于大多数B2B客户而言,更多还是“外在价值采购者”甚至“战略价值采购者”。


假如我们什么都不问,怎么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?又怎么有针对性地做方案?


只不过许多人的提问姿势是错误的罢了,往往将宝贵的提问机会浪费在了“背景问题”上。


背景问题,Situational Questions,是SPIN的第一个逻辑,也是绝大多数销售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最常用的提问类型,譬如:


你的销售渠道是什么?

你从哪家供应商采购?

你的年采购量是多少?

你的目标价格有了吗?


在销售的认知当中,肯定是想着能够多了解客户一点,报出去的方案自然也就会更加精准一些。


理论上这并没有错误,可是背景问题往往只对销售有益,对于客户来说回答这些问题却等同于是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。


因此假如销售像“查户口”似的一直只提问背景问题的话,客户往往会觉得:


1、你不专业,你一点都不关心我。


(发现逻辑问题了吗?围绕着客户的背景问题,反而会让客户觉得你只关心自己)


2、你是谁?我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回答你的这些问题?这些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到底能不能带来结果?


如上两点,就是为什么当你提问时客户会烦躁,会觉得你不专业,会不想回答你的原因。

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


1、在提问之前,先建立初步的信任。

2、穿插提问,不要“查户口”。

3、只问最需要的背景问题。


微信图片_20220418160206.jpg